引言:
在采血时,医护人员常常会使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真空采血管。这些不同颜色采血管到底代表着什么?有何区别?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1、红色采血管
红色采血管又称为无添加剂的血常规采血管,用于采集全血,主要用于血常规、血型和临床化验等方面的检测。采血时需要充分颠倒几次,以便将血液与添加剂充分混合。
2、黄色采血管
黄色采血管也称为酸类抗凝剂的血常规采血管,主要用于生化指标的检测,如生化彩超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等。血液在采集后凝固不会影响生化检查结果,但需要在采集后30分钟内离心分离血清。
3、紫色采血管
紫色采血管,也称EDTA抗凝剂采血管,主要用于血液学检测,如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等。EDTA能与钙等离子体结合,把血液中的细胞和细胞碎片固定在一起,同时也能保护DNA和其他细胞成分不被分解,避免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4、绿色采血管
绿色采血管也称为肝功能检查采血管,主要用于肝功能指标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胆碱酯酶等。绿色采血管添加的是肝功能检查用的抗凝剂Heparin Lithium。
5、灰色采血管
灰色采血管也称为草酸肌酸检查采血管,主要用于检测草酸和肌酸的浓度,是肌肉代谢检测的标准方法。
6、蓝色采血管
蓝色采血管也称为凝血功能检查采血管,主要用于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7、粉色采血管
粉色采血管也称为免疫学检查采血管,主要用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匹配、血清学检测、HIV病毒抗体检测等,用于免疫学和血清学检查。
结论:
不同颜色的真空采血管有着不同的抗凝剂和添加剂,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管,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同时,在采血时需要注意采血顺序、采血量、采血部位等细节,避免出现额外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