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采集微量血液样本已成为许多临床研究的基础和经验方法。与常规血液样本相比,微量血液样本获得的信息更加靠近生理状态,具有操作方便和时间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许多研究中,使用微量血液样本可以实现更高效和经济的实验。
然而,微量采血管作为采集微量血液样本的唯一选择,其保存和运输与传统的血液采集管有很大不同,也存在着不少的技术难点。本文将介绍微量采血管的保存和运输方法,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处理微量血液样本。
1、微量采血管的基本知识
微量采血管是一种特殊的血液采集管,通常用于采集小动物、幼儿、新生儿等微型血液样本。微量采血管的直径通常为1.2-1.5毫米,长度为30-40毫米,采血量在30-100微升之间。微量采血管内壁涂有抗凝剂,可在采集过程中有效防止血液凝固。
2、微量采血管的保存方法
在采集到微量血液样本后,使用者需要对微量采血管进行保存,以确保其中的血液样本不受污染、不凝固、不影响后续分析。
(1) 温度控制保持
采集完微量血液样本后,需要将采血管放入4℃冰箱中进行冷藏,避免其暴露于室温下造成的蒸发和氧化反应。
(2) 结构保护
为避免微量采血管的机械损伤和破裂,使用者需要将其放置在笔记本电脑或普通的纸箱中进行保存。同时,在保存时需避免与尖锐物品、撞击等物理因素接触。
3、微量采血管的运输方法
与常规血液样本不同,微量血液样本需要采取更加谨慎的运输方式来减少其对血液样本的影响。
(1) 冷链物流
微量采血管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控制确保其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运输时使用者需要将采血管放置在冰袋中,并直接运输到实验室中,避免过长时间的温度变化。如有必要,还可以使用干冰等物品进一步固定温度。
(2) 防震措施
为避免微量采血管在运输中受到撞击和机械损伤,使用者可以在运输箱中加入一定的缓冲材料(如泡沫、气球等)来防震。
4、微量采血管注意事项
(1) 避免血液凝固
在使用微量采血管进行采集后,使用者需要轻轻颠动采血管中的血液,使其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血液凝固,影响后续分析结果。
(2) 避免样本受污染
为避免采血过程中的微生物和细菌污染,使用者需保证洗手消毒,采血部位清洁,以及在采血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流程。
结论:
微量采血管是一种清洁、方便、可靠的微型血液采集工具,也是许多临床研究的必备设备。在保存和运输时,使用者需特别注意避免其机械损伤和温度变化,避免血液凝固和污染,以保证采集到的微量血液样本可用于稳定且可靠的分析。在日常实验中,使用者需仔细阅读微量采血管的使用说明书,并加以实践,确保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果。